您好,欢迎进入新易学高职高考辅导班网站!这有最新最热的高职院校动态资讯,3+证书高考相关事宜等 24小时咨询热线: 15622269882
高职高考全日制班
基础班,全面提升
高职高考周末制班
冲刺班,集中冲分
高职高考名师班
名师辅导,一对一答疑
传媒高考技能培训
省内唯一挂牌培训机构
艺考文化课
艺考冲刺,致胜高考
辅警技能培训
协议培训,保证上岗
青少年夏令营
感受黄埔军校精神
当前位置:高职高考语文 > 作文积累|12月优秀作文素材

作文积累|12月优秀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24-01-05 09:06:13 来源:广东中职生 阅读:

 

01
热点人物

院士王志珍:这不是洋相,而是国相

 

日前,央视新闻等发布的文章《院士以为自己出了“洋相”,网友却流下了眼泪……》冲上热搜,在最新一期《开讲啦》节目中,王志珍院士掉渣的鞋子让网友们纷纷破防,王院士自嘲又出了“洋相”,观众却致以热烈的掌声。“心存报国之猛虎,细嗅淳朴之蔷薇。”这不是鞋子脱落的碎渣,而分明是院士身上洒落的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也激发了我们向每位投身祖国建设事业,心存勤俭品德的科研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科研工作者们以无畏无惧、自强自信的精神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攻坚克难,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院士一生的科研时光都与蛋白质密不可分。1993年,王志珍提出“PDI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突破了国际科学权威对于蛋白质折叠规律的认识,让中国生物化学科研成果在世界科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王院士深情寄语广大青年:“我们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勇于去做‘零到一’的突破。”浩瀚前路,我志则成;百年争先,奋向一流。是他们驮住了将倾的落日,升起了心中的那轮明月。

这不是“洋相”,再玩笑的自嘲在此刻也被赋予了最真切的意义,深深触动了所有观众们的内心。以王志珍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研工作者,他们不是不注重个人形象,而是把精力关注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了:科研工作,祖国强大,人民幸福。正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拥有这样“出洋相”的科学家,中国的科技才厚积薄发而熠熠生辉,国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在不知不觉中,趋向“满格”。令我们欣慰而又自豪的是,像王志珍院士这样“出洋相”的科学家,还有许许多多:一件夹克穿30年的“钢铁院士”崔崑、一条裤子穿30年却捐赠300万元的院士沈世钊、“布鞋院士”遥感泰斗李小文、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他们不在意外表的光鲜华丽,而是心怀家国情怀,以自己脚踏实地的科研工作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了中华民族昂首挺胸的最大底气。

梁启超曾言:“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我辈青年也应坚持理想,不断奋斗,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伟业;求真务实,方得善作善成。我们必当牢记家国大义,秉持竹相气节,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在拼搏中书写人生华章。

02
社会纵议

01

春节走向世界 世界拥抱春节

2023年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从喜气洋洋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到其乐融融的联合国假日,传承赓续数千年历史底蕴的文明瑰宝,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的春节,迎来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

新时代领路人强调:“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春节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纽带,春节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寄托着对家庭和睦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舞狮、逛庙会等传统方式,还是城市周边短途游、非遗大集买年货、体育健身迎新春、文博场馆过大年的崭新尝试,浓郁的年味儿里总少不了沁人心脾的文化味儿。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新春佳节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传统底色上描绘现代色彩,在传统语境下进行现代表达,承载着情感寄托、精神标识,浓缩着文化张力、时代活力。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赋予传统佳节以更深意蕴、更多意义。今天,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日益提升,始终践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价值观念。春节正在不断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热情拥抱春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庆祝这个寓意美好的节日,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02

品质过硬,国货“常青”

今年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场上,国产品牌跑鞋令人眼前一亮。在2023北京马拉松2402名“破3”(在3小时内完赛)选手中,近七成在比赛日选择国产品牌跑鞋。这是国货流行新趋势的一个具体体现。

观察今年的消费市场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蜂花、上海硫磺皂等老牌国货在社交平台、直播电商平台上赢得好口碑;陶陶居、北京稻香村等老字号,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大白兔、回力等品牌,通过跨界经营和产品迭代焕发新活力。今年“双11”期间,在一家电商平台上,共有402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国货大放异彩,品牌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国货“蔚然成风”,凭的是什么?

质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的基础,也是国货备受市场欢迎的关键。曾几何时,不少消费者到国外旅游时纷纷抢购电饭煲。而如今,国产品牌的电饭煲质量好、功能全,而且价格实惠,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还远销海外。不只是电饭煲,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智能洗地机、高速吹风机等国产品牌家电,也因功能升级、质量优良,销量不断上升。质量好是硬道理,是赢得市场的不二法门。聚焦市场需求,在提升质量上做足文章,国货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活力之源”。国货之所以能引领潮流,离不开持续的创新。就渠道创新而言,国货品牌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营销方式,拥抱电商新业态,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拓展消费人群。从产品创新来看,技术创新让国货品牌不断塑造新优势。以看似不起眼的纽扣为例,浙江永嘉桥头镇的纽扣企业,通过引入彩印、雕刻、激光、手工画漆等新工艺,推出玻璃珠光纽扣、雕花纽扣、金属挂扣等新品类,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把小纽扣做成了大产业。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是老牌国货,还是新兴品牌,都应加强创新,在工艺、功效和性能上下更大功夫,以“创新力”提升“硬实力”。

国货之所以流行,原因不仅在于产品品质不断提升,还在于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体验。今年以来,“国潮”持续引领消费新风尚。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以“非遗”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增长168%,“非遗”主题相关的团购订单量同比提升245%。《千里江山图》折扇、联名口红,源自《食物本草》中柿子造型的“柿柿如意”摆件……国货展现“国潮”,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贴得更近,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在这个意义上,国货品牌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

新时代领路人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今天,国货品牌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国消费市场足够广阔,为国货品牌创新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提升质量,勇于创新,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期待更多高品质国货引领消费热潮,让中国品牌点亮美好生活。

 

03

对疯狂“吃播”坚决说不

干吃火锅底料;一小时狂吃十斤肥肉;将整个蒸西葫芦一口吞下……近日,“以吃谋生,靠吐活着”的疯狂“吃播”又有复苏迹象。这些疯狂“吃播”虽然披上了“马甲”,有的主播甚至以拉动餐饮消费为名义给自己找借口,但其带来的危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无改变,有必要防范这股歪风卷土重来。

“吃播”乱象由来已久,“大胃王”的形象网友也并不陌生。在有人喝彩、有人鄙夷的背后,网友通常会当成猎奇,一笑了之。然而,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其危害性。

一方面,进食超过正常生理需要会增加身体负担,埋下疾病祸根。何况一些主播为了表现“惊人食量”反复催吐,更增加了患食道癌等重疾风险。

另一方面,暴饮暴食,吃了吐吐了吃,是可耻的浪费行为。一粒谷,千滴汗。珍惜粮食是尊重劳动,珍惜资源,更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消费不是浪费,暴饮暴食、糟蹋粮食,损害社会风气,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事实上,两年前,在“大胃王”吃播走红时,就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反食品浪费法》2021年4月正式施行,《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2021年11月印发,都明确对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短视频发布禁令。严打重压之下,“大胃王”一度淡出江湖。可两年后的今天,新一拨“大胃王”改头换面重出江湖,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疯狂“吃播”们不惜摧残身体也要吸睛引流,无非是为了赚流量、带货挣钱。“吃播”疯狂,平台难脱干系。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防范疯狂“吃播”重新兴风作浪,关键在于压实平台责任,强化技术手段。对直播的监管应全天候无死角,对那些走歪变味,以假吃、催吐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应毫不姑息、严肃处理。不能要带血的流量、赚昧心的钱。

疯狂“吃播”复出专挑深夜,更需监管“长牙带刺”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应持之以恒,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依法依规对纵容这类行为的平台进行有效治理。

畸形吃播损人伤己。抵制疯狂“吃播”们的骇人表演,纠正“吃播”猎奇审丑之风,事关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风气形成,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监督、整治。

03
文艺体育

01

甲骨文又出圈,并不意外

近日,科普甲骨文的教育博主李右溪与瑞安一小学的小学生们交流甲骨文的视频上了热搜。视频里,李右溪表示这所小学开设甲骨文相关的课程有6年之久,学生们的甲骨文基础非常好,还能够联想展开举一反三,让网友惊呼“太厉害了”。

今年2月,李右溪在网上自嘲自己的专业是“全网最冷门专业”已经“火”了一次,前不久,破译一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也引发了热议,一段“甲骨文花式体操你能做到几个”的挑战在年轻人之中掀起热潮,00后女孩用千手观音的形式展示甲骨文……难怪有人打趣道,甲骨文哪里“冷门”,明明是太“火”。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它能够频频出圈并不意外,不难想见,除去其本身的神秘之外,甲骨文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仅以能否产出经济价值去衡量,它代表着中华渊源的文化传承和人们对于这份文化的追根溯源。

要看到,距离第一片甲骨文被发现,已经过去了124年。目前甲骨文单字足足有4500多个,虽经多年来几代专家学者不断考证,已经释读的只有1600余个,尚不足一半,许多文字仍然是古老的疑团,甲骨文释读工作的艰难可见一斑。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文字博物馆会奖励10万元鼓励大家破译未被释读的甲骨文,这不仅是为了鼓励更多捍卫和坚守文化传承的人投入到中华文明的深度挖掘研究中,更重要的是,一个字的的破解,或许就能够解锁更多的古代文化领域,其中的意义不难意会。

好在,随着甲骨文的研究进入到大众视野,学习甲骨文的群体和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低龄化,这也说明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的生命力,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后备力量;为了推广甲骨文的研究,国家语委在2020年底,启动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依托强基计划在14所“双一流”高校进行古文字学专业试点招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同时,在互联网平台中,这些看似古老晦涩的甲骨文反而更受欢迎,AI、3D打印、视频制作等当下的新媒体技术,赋予了这些文字背后的历史新的活力和生命。学术研究的严谨认真和开放包容是相辅相成的,有趣又有料的科普可以让冷门的专业更有温度,对于大众而言接受度更高,转化率也更高,让人们看到了“冷”知识走出圈的更多路径和可能。

经过124年的沉淀和传承,甲骨文始终是一个具有魅力的话题。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期待着更多鲜活的甲骨文化产品火出圈,更期待着更多的文字密码能被考释,焕发新的活力。

 

02

电影《开山人》

“天堑”变“通途”背后的坚守

路,这世上本没有,没有等出来的路。

命,绝不是天注定,只有敢拼命的人。

村庄地处大巴山深处一个天坑底部,四周高山合围,与外界隔绝,贫困落后。1997年开始,迫切想要拔除穷根的村民,在村支书毛相林的带领下,用原始的铁锤钢钎,耗时7年,在万丈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绝壁天路,筑起脱贫之路、致富之路、希望之路。近日,取材于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将“天堑”变“通途”的真实事迹,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为主角原型的电影《开山人》在大银幕热映。

影片一开场就用一组事件交代这个村庄“为什么要修路”“修路能改变什么”等重要问题:修路能解决出行问题,茂才的媳妇难产,瓢泼大雨使运送她出山的每一步路都显得更为艰难且危险;修路也能便利日常,香秀期待路通后,能自己去城里买瓶洗发水,而不用再托人带;修路还能改变命运,以莉莉为代表的青少年渴望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长见识、学文化;而修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带领全村人过上好日子,让一辆辆车开进大山,运走一堆堆农作物,迎来一批批客人,让村民真正富起来。正是这些生动情节的层层铺垫,让观众对这个村庄党员群众之所以对修路有那么大的决心、为修路付出那么多努力,有了真切体悟。

电影《开山人》还真实还原修路场景,生动诠释全村人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片中,村民们腰上系上长绳,徒手爬下悬崖,悬空着钻凿炮眼,装上炸药点燃导火线后,赶紧找个地方躲避,以防被飞石击中。为了拍出真实质感,《开山人》剧组深入大巴山腹地,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洞穴河谷取景拍摄。纵然是数九寒天、北风凛冽,演员们依然悬挂在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冒着滚石风险,以文艺工作者的“愚公”精神再现被誉为“当代愚公”的毛相林及村民们的感人事迹。

在讲述清楚事件的基本脉络后,创作者用“心心相通”的方法建立共情机制,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价值认同。一方面,该片描写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心心相通。片中的毛书记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由村民投票选举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所以,他深知修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辞辛苦地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动员村民。村民们将毛书记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他的修路安排大力响应。黄大爷知道修路资金短缺,捐出毕生积蓄。即使儿子在修路时意外去世,他也没有动摇修路决心,仍鼓励大家坚持。另一方面,该片呈现村民之间的心心相通。在城里靠务工过上安定生活的黄老二,想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所以,明知道村里修路不赚钱,他依然积极响应。从小父母双亡的莉莉,在成长路上得到乡亲们的诸多帮助。为了回馈大家,她带领村小学的孩子们好好学习,并把“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我们读书为村庄明天”的话挂在嘴边。创作者通过这些生动细节,表现这个村庄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绝壁开路的决心和战天斗地的豪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乡村振兴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真实生活中的下庄人,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用土法子开出了一条脱贫路,使村庄旧貌换新颜;中国电影人再次“开山”,用《开山人》这部电影回应时代、致敬人民,为乡村振兴谱写电影诗篇。银幕内外,两种“开山精神”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将迸发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

 
 
 
语文模拟卷
 
 

15套语文模拟卷

附赠详细的答案解析

限量200 份包邮到家

扫码回复即可免费领取

 

 

 


相关文章

*新易学郑重承诺以上信息完全保密

最新文章